令人難過的6月

這年6月過得特別難,先是持槍殺手刹入曾經與我們一起成長的公共屋邨,之後六四25週年,再到李旺陽「被自殺」兩週年,原來那個甚麼彭咩小三同槍手跟本是一家人事件早已不值一提,因為,深水埗榮昌邨單親母殺歲半女慘劇早已佔據了我們每個香港人的心,大家都擔心九歲小童未來的去向,紛紛要「合力照顧」小童助健康成長及捐錢助燃眉之急,就在這時,遺棄小童一家多時的小童親父,「忽然熱情」起來,天天嚷著要「回收」小童,看得每個香港人都咬牙切齒

事件震懾每個香港人的心,令人不禁聯想起當年上水天平邨陳健康慘案(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5%81%A5%E5%BA%B7%E4%BA%8B%E4%BB%B6),母親不堪丈夫在深圳包二奶,於19981020日凌晨分別將其10歲及6歲兒子,從住所14樓拋下,繼而跳樓自殺身亡。榮昌邨事件中一名有份參與調查的老差骨,娓娓道來了現場的「實況」,亦因此觸動全港市民。

事件令筆者聯想起早前台電視劇《燃眉時刻2014》「遺棄」導演麥志恆曾經有過一段刻骨的記憶:「一名單親爸爸抱病在家,放學後還要拾紙皮幫補家計的幼子,回到家中發現父親自縊,及後跟據到場的警員描述,兒子回到家後發現父親巳逝,但因為實在太飢餓了,他是先做飯吃完才報警的。」亦因此堅持將事件拍成戲劇予一眾分享了箇中想帶出的原意:『「遺棄」這種狀態是經歷了漫長的無力感和失望之後,人就下意識地選擇放棄,大家都不再願意負載更多東西。我們既是遺棄者,也是被遺棄的對象,最後把自己也遺棄掉,就像我們身處這個地方那樣。』(Source: http://podcast.rthk.hk/podcast/item_epi.php?pid=628)一套很值得令人反思的單元劇,慘案唔發生都發生左,無得UndoThen, whats Next

筆者曾經為低收入家庭小學生提供課餘功課輔導,所有小朋友家庭背景均來自低下階層,來接放學的,有不少是操不純正廣東話的母親、手執魚旦口咬粉麪兼濃妝艷抹穿戴很少如小背心及超短褲的母親等等,而當中不乏無人「接管」的小朋友,其無家卻住在「兒童之家」,父母親分別被關進監獄及戒毒所,在短短個半小時的「補課」裡,除了要為十數個小朋友提供功課輔導外,亦要照顧到他們的情緒,曾經有一個情緒不穩的女童,補課中途忽然衝出課室大哭,最後要驚動社工得以把事情安定下來。加上近年於兒童之家發生不少兒童風化案,令人更加擔心到慘案中的九歲小童如被安排入住這類居所日子可見坎坷。


究竟慘案中的九歲小童應該「歸還」曾經遺棄自己的親父,還是進駐這些兒童之家則有待法庭法官判決,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得相信「萬物皆有時」,慘案小童總有出路的,野孩子也會有好日子過,正如我們刻下去包容、善待我們每日擦身而過的人,日子總會有美好的一天!!

Source:  http://500px.com/blog/1107/21-photos-of-cute-baby-giraffes-that-will-make-your-day-better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701/18318063
 Source: http://quotespictures.com/quotes/crying-quotes/page/5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